第八章  水利、电力

时间:2004年02月26日 20:11    编辑/作者:佚名   3922

第一节 水利建设    

  一、发展概况
  小桥镇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小河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古代沿用原始设施,劳动人民创造以石、木、草、泥筑坝截流蓄水,以人力、风力水车引水灌溉农田或椿米、榨油。各河流沿岸农田用水多使用水车提水,其余农田大都靠山坑泉水引灌。解放前,小桥有水车66架。民间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极为关注,历史上有关护坝公案屡见不鲜。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2月, 霞抱周墩村民周元潘、周元 监等人呈请建安知县史载熙批准并颁布禁令, 严禁捕鱼坏坝、荒田。民国二十七年联保主任占衡山等人会同小桥、霞抱、阳泽一带保长,联名状告小桥合顺兴木商行等强行放运松木筒、毁坏小桥溪沿河水坝、水车。经县政府裁定,责成合顺兴木商行赔偿银两修坝,并发布禁止在小桥溪放运木筒禁令。
  解放后,农村水利建设逐步发展。古老的提水工具也随之逐渐消失( 现在仅普通村尚有古式水车一架)。集体经济体制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50-60年代各地建设小型、中型水利工程。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大搞水利建设,先后建设引水工程2处,总长24000米,水库一座,蓄水量达30万立方米,提水工程3处,有效灌溉1200亩,改造河流19处,总长5700米。
  80年代初,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截至1985年兴建各种水利工程设施227处,有效灌溉33572亩,保证灌溉30156亩,旱涝保收26077亩。其中引水工程204处,有效灌溉28437亩,保证灌溉25332亩,旱涝保收21263亩。 其中千亩以上引水工程4处,灌田4180亩。小二型水库2座,水塘6处,蓄水49.5万立方米, 有效灌溉1187亩,保证灌溉1163亩,旱涝保收1153亩。提水工程4处,装机2台,有效灌溉1650亩,保证灌溉1363亩,旱涝保收1363亩。电灌站11处,装机11台,共145.7千瓦,保证灌溉2298亩。喷灌工程2处,灌溉面积416亩。
  1988年4月,建瓯水电局在南才溪上游玉山段建成一座库容为4685 万立方米的洋后水库,对小桥沿河两岸低洼地区的3000亩农田消除洪涝灾害起着重大作用。1990年5月,本镇制定了洋后水库灌区配套工程建设规划,至1995年 12月完成灌区维修配套工程6处,新建电灌站9处,维修水轮泵站2处, 实现有效灌溉5740亩,其中现有水利保灌1720亩,改善灌溉530亩,新增保灌3490亩。
  二、主要水利工程简介
  (一)水库
  镯坑水库。阳泽村建,投资6万元,1973年动工,1973年10月建成。 坝型为土坝,坝高15米,坝长40米。完成土石方3.5万立方米。库容30 万立方米,受益面积648亩。
  芦林水库。系镯坑水库杂库,阳泽大队投资4.45万元,1980年12月动工,1981年11月竣工,坝型为土坝,坝高15.5米,坝长40米。投工2.2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2万立方米,库容12.5万立方米,受益面积600亩。
  西邦水库。洽历村建,投资51.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1万元。坝体2506.49立方米,坝高17.55米,坝长71.7米,1994年11月动工,1995年11月建成。 坝型为石砌双曲拱坝,完成土石方16293立方米,库容17.5万立方米, 受益面积1500亩,可使沿河400余亩农田达到旱涝保收,年增加发电量10万千瓦时。
  (二)提水工程
  霞抱瓜子 乾电灌站,1964年建成。装机容量22千瓦,扬程3.5 米, 灌溉250亩。
  阳泽溪磅碓电灌站,1972年建成。装机容量20千瓦,扬程12米,
灌溉296亩。
  后塘作口水轮泵工程,1979年8月建成。扬程8米,灌溉700亩。
  阳泽龙池电灌站,1983年10月建成。装机容量22千瓦,扬程18 米, 灌溉600亩。
  后塘牛压港水轮泵站,1984年5月建成,扬程6米,灌溉200亩。
  小桥渊坑电灌站 1991年10月建成,扬程18.6米,灌溉145亩。
  西边上碓洋电灌站,1992年9月建成,扬程23.35米,灌溉390亩。
  小桥庙下洋电灌站,1992年9月建成,扬程21.1米,灌溉600亩。
  阳泽碓下桥电灌站,1992年9月建成,扬程6.71米,灌溉400亩。
  阳泽塘下电灌站,1992年10月建成,扬程21.15米,灌溉450亩。
  小桥荷 乾电灌站,1992年11月建成,扬程36.5米,灌溉310亩。
  富井绿宅电灌站,1993年11月建成,扬程20.42米,灌溉440亩。
  小桥下洋尾电灌站,1994年9月建成,扬程11.62米,灌溉150亩。
  西边坝头电灌站,1995年7月建成,扬程27.37米,灌溉220亩。
  (三)引水工程
  嵩坑口引水工程,1957年11月动工,1958年3月竣工。拦河坝高1.6米,坝长49米,渠道12.2公里。灌溉霞抱村农田1268亩。1964年,改草木坝为桩板坝,灌溉增至2377亩。1974年,对工程加固配套,灌溉增至3017亩。
  上屯马仙庵引水工程,1963年冬动工,1964年12月竣工。为浆包干砌石坝,左干渠3公里,右干渠1.5公里,灌溉1026亩。
  高门红庄引水工程,1971年动工,1972年竣工。为干砌石坝,渠道11.5 公里,灌溉1985亩。
  (四)喷灌工程
  阳泽柑桔园喷灌工程,建于1983年10月,灌溉315亩。
  后塘柑桔园喷灌工程,建于1983年11月,灌溉101亩。
  (五)防汛工程
  小桥大宅防洪堤,1982年动工,同年年底竣工。堤高2.2米,总长70 米,石堤长70米。保护耕地200亩。
  阳泽门前防洪堤,1982年动工,同年竣工。堤高3.2米,总长1200米, 石堤长624米。保护耕地400亩。
  阳泽塔下垅防洪堤,1985年建成。堤高3米,总长230米,石堤长230 米。保护耕地150亩。
  上屯庙下洋防洪堤,1984年动工,1985年建成。堤高2.5米,堤长500米,石堤长150米,保护耕地450亩。
  洋后水库1987年建成后,小桥溪沿河地带洪涝基本消除。

第二节  水电建设    

  一、水电建设发展概况
  50年代前期,小桥乡境内没有电,人民生活照明都用松明、桐油、煤油灯或竹片点火照明。利用水碓椿米、磨面粉,个别村庄还用脚踏椿米。
  1957年上屯在庄头村建成一座火电厂,安装60匹煤气机一台,解决公共场所及部分农户照明用电。1958年春,霞抱村运用水车带动发电,同年又安装一台24匹蒸汽机,进行碾米加工和发电,用于本村农户照明。此后,高门、洽历、百丈、大丘、才岭相继建起小型水电站。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增加,对电的需求更加迫切。小桥公社于1963年兴建社办西边水电站。装机容1965年元旦投产发电;西边水电站投产后,各村自建的小水(火)电站(除百丈水电站外)由于设备衰老,电能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而逐步淘汰。
  70年代水电建设进入鼎盛时期。1975年,兴建胡台水电站,由县水电局指导,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自行测量设计、施工、安装。胡台水电站于1979年竣工。继之,后塘、洽历、高门水电站也动工兴建,截至1985年底,新建投产的水电站7座,装机15台,容量2315千瓦(设计装机17台,容量2585千瓦),架设6.3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27公里,低压输电线路118公里,安装变配电变压器91台,容量6970千伏安,99%的农户用上电。以电为动力,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制茶等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为了充分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电力资源,根据市水电局的统一布置,1989年12月成立了电力管理站,对全镇发、供电实行统一管理。
  二、电力工程简介
  西边水电站位于西边坝头村,在玉山电站下游,距小桥5公里, 水源来自南才溪。1963年11月动工,1965年元旦投产。土石方23.2万立方米,渠道1.52公里,流量4立方米/秒,投工28.5万工日,造价68万元。1967年扩建后, 装机容量达440千瓦/3台,年发电量260万千瓦时。 属当时全地区社办的最大水电站,该电站投产以来为全镇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以及发展乡村工业发挥了巨大作用。电站主要供电小桥、大丘、西边、上屯、洽历、霞抱、阳泽、后塘等8个大队计2318户。1995年5月凤山电站变网发电后,该站来水量少而闲置未发电。
  胡台水电站 位于小桥胡台自然村,距小桥1公里,1975 年 10 月动工,1979年国庆节投产。土石方37.82万立方米,渠道3.7公里,流量9.5 立方米/秒,投工40万工日,造价180万元(国家补助23万元),装机容量1100千瓦/5台,年发电量425万千瓦时。该站建成投产后与西边水电站联网送电。
  际上水电站 1974年10月动工,1976年10月投产。土石方1.47万
立方米,渠道0.84公里,水头74米,流量0.2立方米/秒,造价11.5万元, 装机容量1台机组75千瓦,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发电供本村自用。
  作口水电站 后塘村办。建于1978年至1979年8月,是作口水轮
泵站的综合利用工程,距后塘村2公里。工程土石方0.35万立方米,渠道60米,设计水头3米,投工1.2万工日,投资12.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万元),装机1台125千瓦,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发电供本村自用。
  牛压港水电站 后塘村办。建于1983年8月至1984年5月,是牛
压港水轮泵站的综合利用电站。土石方0.24万平方米,拦河水坝的坝型为硷连拱坝,高2.2米,长55米,水头2.2米,投工0.8万工日,投资9.5万元。装机 2台180千瓦,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该站投产后与作口水电站联网, 发电供本村使用。
  双溪水电站 高门村办,1983年底动工,1985年10月发电。距高门村3 公里,水源取
于百丈溪、下巨溪。土石方4.2万立方米,其中石方3.05万立方米。 主干渠道长1公里,流量0.4立方米/秒,支渠道长0.84公里,流量0.2立方米/秒, 设计水头183米,投工27.5万工日,投资51.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5万元),设计装机3台480千瓦,1985年完成装机2台320千瓦,与乡站联网运行。1989年底,由乡电管站接管。
  1995年3月,香港侨胞石丽娟、林金莲女士在双溪电站投资43万元, 新增装机一台,容量160千瓦,于1995年9月1日投产发电,现已达到原设计装机3台,480千瓦的要求,年可新增发电量50万千瓦时。
  朝阳水电站 洽历村办,1984年3月动工,1985年10月竣工。电站厂房座落在陆源村上游里溪仔,坝建于朝阳村,水源取于沙溪(上屯溪)。土石方3.8 万立方米,渠道长1.84公里,流量0.4立方米/秒,投工4.2万工日,造价30. 34万元,装机2台150千瓦。工程投产后与乡电站联网送电。
  变电所 小桥变电所建于小桥村荷 乾,1988年9月3日动工,1989年9月 30日竣工。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363.4平方米。设计原变容量为2×2500千伏安,35千伏出线一回,长0.2公里,6~10千伏出线7回。 联网方式“T”接,联网地点:玉山电站至建瓯城关水南变电所35千伏线路第23号杆,由建瓯市水电局设计,市电力公司安装,工程总投资90万元。 完成原变 1 ×2500千伏安。
  凤山水电站 凤山水电站位于西边的坝头村,距小桥5公里, 其上游有洋后水库
(蓄水量4600万立方米)。凤山电站为西边水电站扩建工程,系用从左岸截弯取直渠、洞结合的引水方式。拦河坝建于玉山电站下游550米处,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来(截)水量2.3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7.43 立方米/秒。在不影响玉山电站发电水位和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凤山电站坝顶为 16.52米,尾水泄入西边电站下游河道,总落差22.334米,发电流量主要取决于玉山电站的发电流量以及24.5平方公里的区间迳流。电站设计水头20.58米, 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装机2×1000千瓦。
  凤山电站包括:拦河坝、引水系统、厂房和升压站、尾水渠。经3.987 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至小桥35千伏变电所与市联网。
  凤山电站于1993年3月动工,1995年5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同年7月另1台机组投产发电。工程总开挖量4.19万立方米,砌石量2.156万立方米,混凝土 0.54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量67.7吨,用木材量501.7立方米,水泥1892.75吨,钢材216.5吨,总投工21.3万工日,总投资 1263 万元, 单位千瓦投资6315元/千瓦,单位电能投资152元/千瓦时。由于洋后水库、 玉山电站对来水的调节运行,凤山电站可获得较多枯水期和负荷高峰期电能,电站的作用和社会效益较好。
  1996年11月为搞活经济,引进外资,由美籍华人高作新先生投资380 万元人民币,买下凤山电站25%股份,同时,成立凤山电站董事会,管理中外合作电站事谊。

第三节  水利水电管理    

  一、管理机构
  解放前,水利事宜,由乡镇长或保甲长出面协调解决,无专门管理机构。
  50年代末上屯、小桥、霞抱、高门、百丈、洽历等相继建立电厂和小水电站,业务由各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1963年小桥公社动工兴建西边坝头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设立指挥部,由1名副社长负责。1965年电站建成供电后,为独立核算企业, 电站成立党支部和站委会,负责电站的发、供、用电管理。
  1973年10月,根据县编委编制,小桥公社设立了水利电力工作站,设正、副站长各1人,农民技术员2人,负责全社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和管理。1978年,成立小桥公社企业站,撤销水电站管理机构,由企业站统一管理、核算。
  1980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恢复水利水电工作站管理机构。采取由电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核定上交盈利及管理方法。1984年社改乡后,小桥公社水利电力工作站更名为小桥乡水利电力工作站,实行水利电力统一管理。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全乡的水利电力建设和管理工作。 1989 年成立小桥乡电力管理站
(简称电管站),属水利电力工作站下设管理机构。电管站组建党支部和站委会,对全镇发、供、用电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下辖西边电站、胡台电站、变电所、凤山电站4个专管站(所),总站设办公室外线组、供电组、收费组、 维修组、安全监督室、财务室等,有员工95人。
  1992年撤乡建镇,小桥乡水利电力工作站更名为小桥镇水利电力工作站,电管站更名为小桥镇电力管理站。
  二、水利水电的管理
  解放前本地大中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维修由自然村或邻村分段负责管理,小型水利则由受益户、或联户轮管,并普遍制订乡规民约,使管理有章可循。
  1965年小桥公社西边坝头电站建成供电后,水电站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公社直管单位,负责全社的发、供、用电。电站职工工资、劳保福利参照国家企业,实行定级工资制。电站从发电至用电由电站直接管理。各村派一名驻村电工,收纳电费。农户为包灯制,每度电费0.04元,动力用电每度0.15元,居民、单位用电每度0.18元。
  1973年设立水利电力工作站,负责全乡的水利电力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业务技术上受县水利电力局领导,行政上受公社管辖领导,各村则指定1 名干部负责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维修、配套、加固。各村新建主要工程和重要配套、加固工程需报水电工作站,经设计后,定位施工。
  1980年,小桥公社获水利部全国小水电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985年高门双溪电站和洽历朝阳电站投产发电后,高门电站、洽历电站、后塘电站、际上电站相继并入乡电网运行。从此,电力工作站实行乡、村两级管理。即乡电站负责送电至各村,村以下高低压线路、设备和供、用电由各村自行负责,电费由各村承包代收上交电管站。实行两级管理后,站内各室各组实行定人员、定责任、定指标的三定管理办法。
  198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出台,乡政府设立了水政监察员, 负责处理水事纠纷和取水办证、河道取沙、取石办证等业务。
  1989年,35千伏变电所建成后,与县电网并网运行。
  1996年,电力管理站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职工技术培训,设立专项技术技能工资。同年,国家《电力法》的出台,电管站向全镇人民大力宣传科学安全用电和自觉遵守用电法规,以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上一篇:第七章  经济作物
 •下一篇:第九章  企 业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