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八刀分米粉”的故事

时间:2004年10月19日 10:29    编辑/作者:转载   5347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有个村庄叫矮林村,矮林村的人用手工制作的粉干别有风味,成了名传远近的一种特产,很有名声。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建瓯县南才里地方,有位学富五年的秀才,姓古名进,字芬举。年方二十,就已度过了“十年寒窗”,一心要登“龙虎榜”。
    这年岁在甲子,时逢初秋,一日风和日丽,碧空万里,古进择吉进京应试,约同三五学子乘马结伴同行。卯末辰初之时,一帮人路过登仙里的一个要冲村镇,街坊的男女老幼听到马蹄声响,又见一群衣冠楚楚的人骑马而来,都停立拱手让道。人群中有位年过半百的农夫,因为肩挑重担,一时退避不及,连人带担子被冲撞跌入街边小河,古进等人竟不予一顾,悠悠策马而走。众人见了急忙扶起老人,对秀才们甚表愤慨。
事有凑巧,正好出了街市村口约百步,就是登云桥头,穿山绕谷的南才溪流经桥下湍急而过。溪上只有一桥,加上村边巷口狭小,只容一人一骑缓步通过。街头巷口的一座泥墙瓦屋楼上,有个朝南门道连着街巷口晒谷棚架,棚架上有老少两位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操刀分粉条,要往竹竿上挂晒,没有看到秀才们一行人马。这几个秀才到这里只有从棚架下面过去,别无它路。古进这时想起昔日韩信有“出我胯下”之辱,后得汉王拜将之荣,也想借此典故求个好兆头,欲策马过去。身后的一位叫赵前的秀才马上拦着他道:“岂不知妇道主阴晦之气吗?赶快命她们回避让路。”说完,就向上喊道:“棚架上晒粉条的是什么妇人?还不回避!”少女不但不听招呼,反而故意站在路口中心上方来,并答道:“客官有礼,贵客走道在地,奴家劳作在棚,各无相犯,有何回避之说?”赵秀才听罢不免发怒,手里飞舞马鞭说道:“我们几人都是上乘之士,怎能屈从村妇胯下?”村姑听了既不生气,也不慌张,依旧干活,一边回话道:“那就有劳贵客略等片刻!”此时秀才们才看清楚,这位姑娘不过十七八岁,身材苗条,动作敏捷,衣裙得体,眉清目秀,黑里透红的脸上,明显露出几分轻蔑的神气。她胸前围着一条汉布青围裙,用银灰色的丝线绣着一幅昂立高山之巅、仰观旭日东升的“丹凤朝阳图”,那只凤凰刺绣栩栩如生,最是引人注目。秀才们见了不由心下一动,自知理亏,转身只好以礼相求道:“我等急于赶路,多有冒犯,还请姑娘行个方便。”村姑听了问道:“贵客赶的是什么路?做的什么活呀!”赵秀才听问,心里骂她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便怪笑道:“我们要赶的是上京长路,要做的是状元活计,你懂吗?”村姑见他神气十足,随口应道:“公子们既然是要进京考状元,小女也不敢耽误了你们的前程,只是我想出个对句,你们若是对上了,我就回避,让你们过去;要是对不上,就有屈尊驾,稍等我母女晒完了粉条,再让你们过去。”秀才们心想,一个村姑出对怎能难住读书人,都不把此事放在眼里,高傲地答道:“请出对。”村姑虽有心计,却无经历,这时要给考状元的人出题,着实有点犯难,一时应对不上,正在沉思之际忽听母亲叫道:“小孩家,莫多嘴,快把米粉切给我晒。”村姑一听,举刀用力一切,粉条整整齐齐分开,她又抬头一看,母亲手捧米粉筛的竹夹上端端正正地写着一“粉”字,于是她灵机一动,脱口而出道:“就是这个‘八刀分米粉’,请对一个字。”秀才听了,个个搔首抓腮,顿足低吟,叽叽咕咕了好一阵子,也没能答得上来。那母女手中的粉条都已晾晒完了,老妇人拉着女儿进到门边,回头叫道:“公子们请过去吧。”村姑不觉掩鼻哈哈大笑道:“考中状元再来答对,不要忘记这桥头巷口。”原来村姑先是看见了秀才威风凛凛,盛气凌人,心中不服,有意为难他们一下,这时街头巷口男女老少见他们如此窘态,都哄然大笑,秀才们只好低着头,静悄悄地过去。
    古进一行晓行夜宿,到了京都,转眼之间,部试已过,古进的三篇文章,都列鼎甲之位。又逢当朝时在鼎盛,才子云集,今科考生中有“南古北钟”之称的古、钟两位秀才,都是科场高手,解题论策,一挥而就,应对答辩,出口成章,最后竟是棋逢对手,难分高低。钦命主考官是枢密使、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他们审卷合议,结果还是难分雌雄,只好具奏御览,殿试定夺。
    当朝天子接览了三位大臣的奏本,准奏设朝殿试。
    几天后古、钟两人双双登丹墀上金銮殿应试,举目只见老相国、枢密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一班大臣分立左右两列,山呼已毕,枢密使呈奏考生祖籍姓名,万岁开龙口对古、钟两人问道:“两爱卿平素所攻何典?”两生齐声奏道:“臣今古百家,天文地理,均有领略,愿承旨意!”嘴里虽这么高唱着,心里却亦不免蹦蹦作跳,恐惶得汗流浃背。皇帝发旨曰:“孤为天子,即以天为题,联今问卿,天有首乎?”两生听后齐声奏道:“尝有诗云‘乃眷西顾’,当是天之首也。”皇帝又问古秀才:“古卿家,天有耳乎?”古秀才答道:“常言道,天处高而听卑,诗有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天既能听,则其耳在焉!”皇帝又问钟秀才:“钟卿家,天有足乎?”钟秀才答道:“诗云‘天步艰难’,是以知其有足,才能步行。”就这样,任皇帝双问双答,单问单对,犹如浮云流水,两人都无迟滞、差错之处。龙颜大悦,却也对他们的文才难分上下,正想退朝另议,恰逢远处钟鼓齐鸣,声震于耳。于是皇帝脱口曰:“朕往昔征战千里,最重金钟,即以‘千里重金钟’为题,卿作一对。”这时古秀才忽然想起登云桥头村姑出的那个“八刀分米粉”,悟出了这是个拆拼字对,立即跪奏道:“万岁赐题,乃是镇朝金钟的‘锺’字。千里两字合为重字,金与重字相合又成锺字。”满朝大臣听了齐声高呼:“中主旨意。”皇帝大喜即刻御笔一批:“一甲第一名状元。”古秀才赶紧双脚跪下口谢龙恩。
    再说这钟秀才是位南祖北迁的畲族名门之后,姓钟名迟,字香升,是年22岁,因姓钟之故,反而在应对时把钟字排除在外。皇帝监阅大臣会考奏章,依奏御批钟迟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御批赵秀才为:“一甲第三名探花。”三位秀才都是“赐进士及第。”
    不料事有曲折,正宫娘娘要招古进为东床附马,古进原没想到这一步,老是念及南才里村姑“不要忘记桥头巷口”的话,尊敬她能出“八刀分米粉”之智,又羡慕她巧手绣出“丹凤朝阳图”之艺,心里一急,随口以“家有妻室”对之,老枢密使也代为周旋,于是娘娘改招钟迟为东床附马。
    古、赵两人游览京华,拜师会友之后,即策马动身,原路返乡。所过之处,州府迎送,万民观瞻,好不威风。一日,古、赵两人布衣外出,到建州街市,遇一古稀老者,正在摆摊测字,两人心感好奇,无意问道:“老丈所测之字,能灵验否?”老人答道:“请君姑且试试,自能分明。”古、赵两人不禁想起当初村姑“八刀分米粉”之谜。此时又听到一个:“姑且”的“姑”字,就随口道:“即以‘姑’字为测。”老人抚须含笑问道:“是问一人之事,还是两人同测?”古进道:“请暂试测我。”老人细观其气色后掐指算道:“姑,作暂且解,暂测(拆)必从合。姑字分拆即为一女一古,女有少年之妙,古有国故之秀,两合匹对。君两人同行,一人先测,是双而得偶,一人再侧,是偶而得双。以此测之,则‘凤求凰’之意,不知对不对,请君子赐教。”两人听罢,也不置可否,谢过课银,就又双双赏街市去了。古进想起村姑“丹凤朝阳”的围身裙图,正合老人所测之言,逐拜托赵探花为媒,备礼娶村姑为妻。花烛洞房之日,始知当初退避不及而被冲倒的老农夫,原来就是岳父大人,好不惭愧、懊悔。
    此后,古、赵两人先后奉旨,出任外官。他们勤政亲民,执法清廉公正,深受老枢密使的器重,逐由知县迁知府,由知府升布政,直至巡按大员。后因有次不买权奸的帐,依律处斩了贪赃枉法的逢栋知府,得罪了当朝权贵,奸臣即以古进当年谢绝招驸马时谎说“家有妻室”之词,参他个“欺君之罪”。幸得告老还乡的枢密使赶来京师上朝面圣,以身家性命力保,方免一死。改为抄家问罪,削职为民。
    原来村姑姓郑名珍娘,龙池人氏,祖上世代相传以操作粉干为业,迁居阳泽登云桥头已数代。这登云桥正是青山秀水之处,常有书生在此朗读,“之乎者也”之声,她耳濡目染,故能略通文墨,又加上状元帮教,遂成贤惠内助,深为人敬。
    古进蒙难以后,举家退居矮林,因为他为官时两袖清风,没有存蓄,也没手艺,即随妻返籍操劳粉干为业,依郑氏一手独特的祖传技艺,能把粉干做得条如银线,色似美玉,滑润嫩爽,色味具佳,延至子子孙孙都以此为生,世代相传。至今南才里此地所产粉干依然远近闻名,畅销四方。(范小辉供稿)

 •上一篇:小桥:温泉的传闻
 •下一篇:小桥:奶婆窟
我有话说